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> 理论技术 >> 实践案例
以“ 四到位 ”画好养老“三个幸福服务圈 ”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昆仑路街道南泉社区
发布时间:2025-09-03   信息来源: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与培训部 阅读次数:
字体: 【


南泉社区成立于2003年,位于克拉玛依城区南端偏东。辖区内常住人口 5102 人,其中 60 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93 人(23.4%),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 210 人,独居、空巢(留守)、失能(含失智)、重残老年人共 168人。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,社区积极倡导健康老龄化、积极老龄观理念,不断将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“周边、身边、 床边 ”集聚,持续增强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。

一、以“四到位”夯实服务基础

为更好提升社区为老服务质量,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,社区成立了以“街道包联领导+社区班子成员+社区网格员+社区联点医生+社区民警+援助律师+红 细胞党员+联户长+志愿者 ”为成员的“九员一体 ”老年服务团队,以“ 四个到位 ”为基础,为老龄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、机制、队伍、设施保障。

一是组织到位,压实服务责任。南泉社区以夯实基层党建为引领,将老龄工作纳入重点服务群众工作项目清单,强 力推进,建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、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、各网格长及网格员任组员的领导小组,形成一把手亲 自抓、分管领导全程督、工作人员重落实的工作模式,领导小组各成员承担具体工作任务,层层压实责任并建立长效机 制,统筹规划老龄工作。


二是机制到位,规范创建流程。为确保社区老龄工作机制化、系统化、规范化推进,制定了工作方案并报街道审核备案。同时,为确保老龄工作稳步、有序、扎实推进,提升昆仑路街道为老服务线上线下综合能力,一方面社区建立了线下“九包一 ”体系,做实做细老年人服务管理工作:社区  成立“九员一体 ”老年服务团队,确保独居、空巢、困难老人得到全覆盖照料;另一方面社区通过线上“新时代红细胞 ”微信小程序, 由“铁老汉志愿服务队”及“南泉社区红细胞党员”根据服务需求提供线下服务,服务成功后可通过小程序领取积分并在社区商铺内兑换奖品。

三是队伍到位,助推工作进度。为保障老龄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及全面性,组织社区工作人员、公益性社会组织、志愿服务队伍及其他助力于为老服务的积极因素聚集到位,由社区主导为老服务工作的核心力量,公益性社会组织为助力为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,志愿服务队伍为特色力量,形成多方面、全覆盖的队伍保障。

四是设施到位,突显创建亮点。南泉社区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引领,以创新社区自治为抓手,以居民需求为导向,打造了“社区邻里共享中心 ”。该中心建筑面积2500㎡,设有 红色阵地、安全科普、图书阅读、行政服务、家庭医疗、营养健康、文体活动等20个功能区,针对“老、中、青、少、幼 ”五个阶段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。“共享中心 ”内设立了“ 幸福老人食堂 ”,由第三方公司进行集中供餐和管理。 南泉社区积极挖掘辖区老年人的特长和潜力,充分发动他们参与社区活动,将他们的资源和智慧汇聚在这里,并找到价值感与归属感。在“共享中心 ”里,各族老年人汇聚在一起,发挥作用,感受彼此的温暖,创新构建了“互助者自助、分 享者共享 ”的老年友好型服务模式。

二、提升服务能力,打造养老服务“三个幸福圈”

(一) “健康+养老 ”构建老年人“健康服务圈 ”

一是搭建分级医疗服务网络,解决老年人“看病难 ”。依托克拉玛依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,以昆仑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,市中西医结合医院(市人民医院)、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为支撑,以家庭医生团队为纽带,建立65岁以上老年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,实现老年人“小病康复在社区、大病重病在医院 ”的分级诊疗格局,解决老年人“看病远、看病难 ”问题。

市级医院内分泌专家在昆仑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坐诊


二是当好“健康守门人 ”,把住老年人“健康关 ”。昆仑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泉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与辖区419名老年人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,建立居民健康档案, 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、中医药健康管理、慢性病管理、健康体检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针对行动不便、失能、高龄等重点老年人,家庭医生还会提供上门巡诊、家庭病床等基本医疗服务,打通老年人就医“ 最后一公里 ”。南泉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率达到 88% 、中医药管理率达到89% 、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到92% 、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94% 、体检率达到 75% ,做到“小病有人治、慢病有人管、大病有人转、康复回社区 ”。


家庭医生为家庭病床患者上门服务


三是发挥中医特色优势,带动老年人“养生潮 ”。市中西医结合医院(市人民医院)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,创新医疗服务新模式,成立城市医疗集团中医外治中心,建设以牵头医院为龙头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中医外治体系,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现代医学的交叉融合,提高基层健康服 务能力和水平。

邀请名老中医李教授到基层坐诊,让群众近距离体会中 医外治的“神奇 ”。李教授还在南泉社区邻里共享中心为老年人开展了《浅谈中医与养生—中药、艾灸、养生保健》专题讲座,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老年人实际生活相结合,从日常饮食、运动、心态调整等各方面进行了生动地讲解,纠正了老年人养生保健误区,还教会了老人们自我预防疾病的方法,掀起了老年人中医养生的“热潮 ”。


开展健康讲座


四是数智化赋能健康网格,开启老年人“云健康 ”。城市医疗集团创新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新模式,由医院专科医生、基层全科医生、护理人员、社会组织、行政助手等人员混编组建全服务能力的家庭医生示范团队,为老年人提供“全专结合 ”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。同时,打造“数智化 ”健康网格管理模式,依托昆仑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(市人民医院)“互联网医院 ”小程序,搭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信息平台,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“掌上 ”查询体检报告、检验检查结果和社区药房的药品库存,线上预约家庭医生和健康咨询,拉近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距离, 并通过微信公众号、短信向居民推送健康科普知识,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。

(二)“家政+养老 ”高品质养老聚力“生活服务圈 ”

一是整合家政力量,提升专业水平。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“放心家政 ”服务窗口,将社工社会组织、养老服务中心、物业服务企业等专业力量引驻社区合署办公,开展针对性、专业化便民利民服务、养老服务、物业服务等,用安心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。社区试点设置“家政小屋 ”服务站点,采取进驻、培训、服务一体式方式,打造“服务+培训+就业+调解 ”四种功能于一体的“ 15 分钟为老家政服务圈 ”。截至目前,已为 800 多位老年人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,“幸福老人食堂 ”让老年人在这里享受美味的健康餐食, 同时还提供了交流的机会,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互动与友谊。

二是链接多方资源,拓展服务内容。聚焦老年群体“ 多元化 ”需求,充分挖掘成员单位优势资源,开展上门义诊、防电信诈骗、燃气安全知识讲座、重大疾病预防、康复治疗等活动,用贴心的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福祉。截至目前, 已为老人开展理发、助浴、助餐等服务 1100 余人,为居民提供各类小维修 900 余次,开展各类培训共计 560 人次。


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讲座

(三)“红色文化+养老 ”共建养老服务“精神服务圈 ”

一是用好红色资源,搭好共建平台。积极引导南泉社区“铁老汉 ”志愿者服务队,吸纳社区在职“红细胞 ”党员、 退休老党员、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等八百余名成员组成“新鲜血液 ”,服务内容涉及磨刀理发、水电维修、政策宣讲等各领域,为辖区老年人送去源源不断的帮助和温暖。以“红细胞 ”工程为载体,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紧扣孤寡、空巢、残疾等特殊老年人的需求,通过邻里间早晚问候、日用品代购、聊天探望等志愿服务,实现红色服务零距离。进一步整合养老志愿服务队伍资源,搭建线上“ 南泉 铁老汉 ”“新时代红细胞 ”微信小程序,用户实名注册登录后通过“ 需求清单 ”模块上传困难诉求,“铁老汉志愿服务队 ”及“ 南泉社区红细胞党员 ”成员根据自身专长认领需求 清单任务并提供线下服务,将社区周围的超市、药店、理疗点、社会组织、爱心企业、志愿者纳入“为老服务联盟 ”,推动为老服务区域共建精细化。

二是强化互帮互助,共建精神家园。依托社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,通过开展文艺节目共赏会、民情恳谈会、三助志愿服务等形式,在社区老邻居、老朋友、老战友、老同事、老同乡之间搭建的“老友关爱圈 ”,实现互帮互助常态化。截至目前,开展民情恳谈会、助医、助洁、助乐等“为老 ”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,受益人群达 8000 余人次。如今,社区为老年人开设有舞蹈、音乐、太极拳、京剧、手工、摄影、国画、书法等 10 余个文化娱乐项目,还有不定期开设的时事政治、中老年养生保健、智能技术运用等公共课程,可满足学员们“老有所学 ”的精神需求。


道德大讲堂


三、成效

近年来,南泉社区自始至终高度重视为老服务创新工作,立足老年人实际需求,在管理机制、活动场所、活动方式、人员配备等方面突破创新,倡导“健康老龄化、积极老 龄观 ”的理念,以构建“ 15 分钟为老服务圈 ”为抓手,持续加强社区“党建+ 志愿服务 ”品牌建设,鼓励引导“党员带 动群众、个人带动家庭 ”,聚焦“老弱病残 ”四个重点对象, 深入推进一体化家政服务新模式,大力提升服务水平,真正做到“应老人之所需,解老人之所难 ”,让社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真正实现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 ”。


编辑:怀马凤



关注微信公众号
关注微信公众号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-09-04 09:57:37